2023 年即将到来,智能手机圈的两年洗牌也接近尾声。
一切源于华为手机高端芯片被 " 卡脖子 ",作为十年来成长最快的中国及全球中高端手机新兴势力,华为过去两年的窘境给小米、OPPO、vivo 及分家的荣耀带来难得的机遇,尤其是高端市场。不完全统计,2022 年上半年,华米 OV 为首的国产手机品牌共发布 51 款新品,其中多款旗舰机型售价超过 4000 元,高端市场一时硝烟四起。
由于 iPhone 新品策略所约束,在折叠痕问题无法处理的情况下,折叠 iPhone 诞生遥遥无期。折叠屏手机也就成了安卓系玩家弯道超车的利器,截至目前各厂商折叠屏手机型号已多达十余款。
除了手机厂商格局内部变化带来的机遇,外部环境也促成它们必须往高端市场进军。一方面,智能手机销量整体在下滑,据 Counterpoint 披露的 2022 年三季度智能手机行业市场调研报告,全球手机总销售额同比下跌 3%,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 12%。一方面,高端智能手机呈现相反的表现,IDC 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2 年上半年,中国 600 美元 ( 约人民币 4187 元 ) 以上高端手机市场份额达到了 13.3%,相比去年继续实现增长。
华为受困芯片,iPhone 在折叠屏上止步,给 vivo 等玩家带来必须抓住的时机窗口。而高端手机用户旺盛的购买力,也让 vivo 们看到新的市场红利。不过,从已有数据来看,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最快的是 iPhone,而非安卓阵营的 vivo、oppo、小米和荣耀。作为华为之后表现优异的国产品牌,vivo 今年声量和销量都不错,可就站稳高端市场来看,vivo 的成绩并不喜人。
销量高涨背后,中端是主力
华为手机 " 一机难求 ",市场自然会被分食,今年 vivo 销量表现较好。
由国际知名机构 Canalys 发布的 2022 年度 Q3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排行榜显示,vivo 以 20% 的市场份额蝉联冠军、OPPO 以 17% 位居第二、荣耀 17% 第三,苹果 16% 第四,小米 13% 压轴,总出货量为 7000 万台,相较去年同期下降 11%,整体降速略有放缓。
单看高端市场,根据 Counterpoint 数据,2022 年二季度 vivo 在 3500 元以上高端市场份额 13%,仅次于苹果排名第二,比 2021 年二季度 6% 的份额,占比扩大了一倍。
不可否认的是,在高端市场顶端上一直是 iPhone 的领地,IDC 的数据显示,苹果 iPhone 在第二季度拿下中国高端手机市场 70% 的份额,上一季度为 58%,环比上涨 12%。相比于大多数安卓系高端手机 3000+ 起步,每代 iPhone 都是 5000+。
vivo 主打四大字母系列,X 系列为高端机型(折叠屏手机型号就定在 X 序列中,X Fold+ 与 X Fold),另外还有 S 系列、T 系列、Y 系列,分别主打中端到千元低端机型。旗下还有子品牌 iQOO,主打互联网和高端,平均售价稍贵。已有的统计显示,vivo 热销的机型还是中端和低端机为主。
根据潮电智库统计,vivo 在上半年畅销手机机型中总销量为 1715 万部。其中,畅销的机型有 19 款,TOP3 销量分别是 Y15s 的 313 万部,Y76s 的 246 万部,S12 的 145 万部。
从折叠屏手机的销量上也能看出,由于该细分市场少了苹果这个号召力对手,排名更能展现国产品牌们在高端形象上的差异。高端领域的品牌号召力如何,在折叠屏的销量上会直观的体现出来。
据 CINNOResearch 的数据,2022 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 72.3 万部,同比大幅增长 114%,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折叠手机销量均高于去年同期。
从市场份额来看,2022 年第三季度华为市场份额达占比过半达 53.2%,虽同比下降 5.1 个百分点,依旧领跑国内折叠手机市场;三星市场份额 20.5%,同比下降 16.1 个百分点;小米市场份额 9.0%,同比上升 5.8 个百分点,排名跃升至第三,主要得益于其新一代折叠手机产品 MIX Fold2 上市;vivo、OPPO、荣耀市场份额从无分别增至 7.7%、4.6%、3.1%。
无论是传统高端手机,还是折叠屏手机,相关数据皆证实,vivo 增速最快的仍然是高端中 3000+ 价格区间的机型。2021 年 vivo 销售手机 7100 万部,营收为 340 亿美元,平均每部手机销售 479 美元。数据上来看,vivo 这一年收获满满,就市场显示表现,vivo 距离于消费者心智中高端形象确立还有不小距离。
收缩战线,vivo 高端之路走出关键一步
vivo 和 OPPO 作为两兄弟,机海战术和繁荣的线下渠道是两家品牌非常明显的特点。
进军高端市场之初,vivo 显然仍是机海思维来应对高端市场,品牌发展很难摆脱路径依赖,擅长的套路和打法总会在重要决策中复用。不过,随着高端市场探索之路的推进,vivo 逐步确定了 X 系列为高端唯一型号的打法,这可看做 vivo 高端之路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棋。
vivo 高端领域有三个机型,早期的 Xplay、NEX,再到如今的 X 数字系列。2013 年 vivo 推出 Xplay 产品线,按当时的设想,X 系列主打小屏,Xplay 系列主打大屏娱乐、强调性能。但后来 Xplay 系列被 NEX 系列取代,NEX 尝试了很多黑科技,包括升降摄像头、屏下指纹识别等。
直至今年 3 月 NEX 系列退出历史舞台,X 系列这颗独苗,成为 vivo 高端唯一的机型。
高端机型很难走机海战术,以苹果为例,一直以数字系列为主打型号,减少了用户选择空间,近些年虽然通过大小尺寸,和推出 pro 版来实现更多机型的策略,满足用户愈发多元的消费喜好,奠定了高端机型 " 物依稀为贵 " 的市场认知。
从华为 mate 系列、小米数字系列,到 vivo 的 X 系列,将精力主打一款或两款机型,通过技术和设计强聚焦打造高端机型已经是行业共识。
这和高端目标用户的购机喜好相关,相比于中低端机型用户会因为芯片、相机、电池或外观等单个因素购买某型号手机。高端手机用户有着 " 全都要 " 的一种倾向,他们会综合考量一款高端手机从硬件、系统到外观设计等综合优势,抛弃惯用的机海策略,去聚焦 X 系列一个机型,这有利于 vivo 去培养消费者心智。
不过,从时机上来看,vivo 发力稍慢。华为虽然困于高端芯片问题,可麒麟芯片、鸿蒙系统和折叠屏等较为突破性的技术成果,mate 系列、P 系列高端形象已十分稳固。而小米在雷军个人影响力下,以及近年来在研发和技术上加大投入,数字系列和 MIX 也在部分人群心智内确立了高端形象。
vivo 高端走出了关键一步,那还有什么短板制约它的未来?
品牌形象与研发实力,是需长期才能解决的两个短板
相比于华为、小米,vivo 和 OPPO 发展迅猛的同时,基因里更务实。
作为全球通讯巨头,华为手机高端战略起步更早,投入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更多,海思半导体公司早在 2004 年就成立,前身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更是早在 1991 年就成立。到了 2014 年初,首款 " 麒麟 " 命名麒麟 910 芯片诞生,此后麒麟芯片成为华为手机硬实力一个重要标志。
相比于华为,小米自身沉淀较弱,但雷军作为互联网行业远古时期大佬,即使是性价比时代,也非常重视硬件配置,首发骁龙旗舰芯片一直是小米给外界的一个重要印象。虽然,无论硬件还是系统,小米表现只算是合格。今年想要发力高端的雷军,以对标 iPhone 的豪言壮语,将手机圈的注意力抓在自己身上。
有着厂妹机、低配高价两个困扰的 vivo,早年间由于主打下沉市场,和 OPPO 一样 " 卖座 " 不叫号。就品牌形象而言,即使 vivo 一直重视明星代言、综艺冠名,可营销策略与主流 iPhone、华为、三星等高端手机品牌有着很大的差异,加之互联网营销上的短板,致使基因上就少了高端范。
研发实力上,vivo 由于走得机海路线,近两年才开始加码这方面投入。我们知道,每款手机型号都会占用研发力量,每年推出的机型越多,意味着分摊到每款机型上的研发投入越少。仅 2021 年,vivo 就发布了 43 款机型,这与其他手机厂商发布不超过 10 款机型的规模来看,vivo 的机海战术还十分明显。
vivo 研发上投入一直要弱于几个主要竞争对手,比如说雷军曾透露,小米在 2021 年研发投入了 132 亿,而 2022 年预计 170 亿,接下来五年将会累计投入研发费用 1000 亿。华为官方数据显示,2021 年,华为的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 1427 亿元,这其中华为手机只占其中一部分,虽没有确切数字,也将是一笔不小的投入。
而 vivo 研发投入在百亿左右,在总数较小的情况下,每年推出的机型又比小米、华为等对手更多,硬件和软件上体验自然要和对手的高端旗舰机有所差距。
从成立初衷来说,vivo 和 OPPO 自诞生开始,并没有在基因里将高端色彩植入品牌。随着高端市场增速跑过大盘,以及消费者对高端机青睐度的增加,都加速了 vivo 向高端进军的决心。
泰山不是一日堆成的,vivo 高端之路仅是个开始,想要到达彼岸,前路显然还很漫长。
参考文章:
《机构:2022 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同比增长 114%》,市场资讯
《vivo 战高端,找到感觉了》,数智前线
《一年连发 43 款机型,vivo 闯高端还有多远的路要走?》,Tech 星球
262 文章数量
910.23w+ 阅读量